星期四, 8月 02, 2007

再造魅力故鄉


與保育皇后碼頭事件何其相似!70年代,日本小樽市政府有意把該 市的運河填埋建成馬路,以一併解決發展需要及運河長期淤塞造成惡 臭的問題.一場民間發起的保衛小樽運河運動隨即展開.開始時行政 機關反應冷淡,公路興建的工程規劃仍然繼續.

民間組織未有氣餒,1983年的簽名運動,獲得全市18萬人口逾 一半人的簽名,才足以暫緩填埋運河一事,才能叫行政機關坐到談判 桌上.

與市政府的角力只是其中一招,期間民間組織發起多項活動喚起大眾 關注,包括發起小樽港都慶典,在運河周圍發起座談會甚至相聲活動 ,上演紙畫劇場<小貓最喜歡運河>,舉辨重新認識小樽市的研究講 座,運河清掃活動,義賣等等.

活動更得到專業人士的參與,向政府提出了一套運河及交通計劃得以 兩全的方法.

這場保育運動的結果是,政府企硬照起公路,運河則由原來40米收 窄至現時的19米,畢竟較爭取之前的計劃好得多,而且還取得政府 首肯加建沿河的散步道,擺放60箋煤氣燈,變成現今的面貎.雖然 保育人士宣告運動失敗,但新運河在電影<情書>中綻放魅力,成為 北海道的超級景點,出乎意料地為這個夕陽都市注入新的經濟動力.

這個只是書中17個保育或傳統社區重生故事中的一個,保育行動幾 乎都是由民間發起的,過程總不順利,與官僚的關係亦緊張,但書中 所描述的,除了是一場場公民抗爭,更多的是一批發起人對一磗一瓦 及傳統社區的熱愛,這份熱愛加上他們對傳統文物的研究,令他們總 能發掘到一個傳統建築的優點,並成功推銷開去,令群眾運動的層面 得以擴大,成為與政府談判的籌碼,而且能夠兼演problem solver的角色,紓緩對立的張力,建立良性及建設性的對話.

本書的可觀之處正在於此,加上每篇均附上不少插圖、地圖甚至搞手 的相片,對未去個該地方的讀者幫助很大,如果不嫌部份篇幅略為流 水帳的話,可讀性相當不俗.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