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日, 2月 26, 2006

基督教的興起 一個社會學家對歷史的再思


早期基督教其實是如何由12個人開始,在短短300年間激增至3400萬,佔去當時羅馬帝國6成人口?在信徒眼中,這一切當然是神的作為在其中.可是在一個社會學家眼中,卻可能與兩場大瘟疫,及早期教會對女性地位的肯定有關.

<基督教的興起>的作者Rodney Stark,是美國的社會學教授,卻對早期教會為何好生興旺深感好奇,做了大量研究,並試圖用社會學及經濟學的理論來解釋早期教會的獨到之處,內中確有大膽假設之處,但都不是無的放矢,是結合歷史及考古印証的成果.

作者其中一個著眼點,是早期教會的成員組合,與不少人的印象不同,作者並不認為早期教會主要吸納低下階層及外邦人.他認為,最為早期教會所吸引的,往往是教育程度較高的中上階層,以及深受希臘文化影響的猶太人.

作者認為,教育程度較高的人最願意接受新信仰,他們較容易摒棄變得僵化的傳統宗教,接受一些新的思維.再者,有證據顯示,當時不少權貴也歸信基督教,故此儘管對早期基督徒的鎮壓,有時是頗激烈的,但大部份時間羅馬政府卻相當寬容,採取對基督教不聞不問的態度,這讓早期教會有休養生息的機會.

至於居於外邦的猶太人才是教會增長動力的論點,作者認為,這批人對舊約熟悉,特別容易接受與猶太教一脈相承的基督教,好像使徒保羅及司提反便是箇中表表者,另一方面,受外邦文化影響的猶太人,頗受自命謹守律法傳統、居於耶路撒冷的猶太教徒所不齒,這種被歧視的感覺,反而令他們對打著改革猶太教旗號的基督教信仰易生共鳴.

另一股早期教會意想不到的增長動力,卻是分別發生於公元165年及251年的兩次大瘟疫,羅馬帝國大量人口在這兩場瘟疫中死亡,但當時的基督徒本著愛人如己的精神,視死如歸地照顧及守望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病患者,結果令得病的人不致因為失救而死去,此舉不但令基督徒群體的死亡機會減低,而且締造了路人皆見的美好見証,在瘟疫過後的社會秩序重建過程中,基督教頓成為人心所向的新力量.

此外,作者認為基督教對女性地位相對上較尊重,這反映在對離婚的平等處理,與及容許女性出任執事等要務上,較重視女性令女信眾的比例較異教高,估計因與教外人通婚而轉化其另一半歸信的個案更不計其數.再者,基督教對當時盛行的墮胎及殺嬰行為十分反對,故此基督徒的出生率較當時人口萎縮的趨勢背道而馳.在此消彼長下,基督徒的數目越來越顯著.

筆者雖是教徒,但鮮有介紹本身信仰的書藉,其實當中有不少佳作,都有擴闊視野觸動人心的能耐,今次先以這本「世俗化」的基督教研究作頭盤吧.